远离洗钱犯罪陷阱,守护美好大学生活

远离洗钱犯罪陷阱,守护美好大学生活

 

犯罪分⼦利⽤学⽣兼职、经费赞助等为幌⼦,瞄准涉世未深的学⽣群体,让其充当洗钱媒介,洗⽩犯罪所得。

 

案例1:“兼职跑分”陷阱

案情回顾:某大学多名学生通过同学或网络招聘找到一份“轻松高薪”的兼职:只需提供自己的微信、支付宝收款码,甚至银行卡,为他人代收款并转账,就能获得一定比例的“佣金”。实际上,他们是在为境外赌博网站或电信诈骗团伙转移赃款(“跑分”)。

后果:这些学生的账户因异常交易被银行冻结,并被公安机关依法传唤调查。虽然部分学生声称“不知情”,但仍因涉嫌“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”或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”(帮信罪)受到法律惩处,留下了犯罪记录,学业中断,前途尽毁。

 

案例2:利用虚拟货币跨境洗钱

案情回顾:某地下钱庄为将境内犯罪所得转移至境外,在国内通过OTC(场外交易)平台,用赃款从“币商”手中购买大量USDT(泰达币)等稳定币。然后迅速将虚拟货币转移到境外交易所抛售,兑换成外币,完成资金“清洗”和跨境转移。

后果:警方捣毁了该团伙,同时查处了大量为团伙提供服务的“币商”和“卡农”(提供银行卡的人)。这些协助兑换和转移资金的人员均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 

案例3:非法“第四方支付”平台

案情回顾:犯罪团伙搭建一个非法的“第四方支付”平台(聚合了微信、支付宝等多种支付通道),为境外赌博网站、色情直播APP等非法网络平台提供支付结算服务。他们将非法资金包装成正常的电商交易、话费充值等,通过大量注册的空壳公司账户进行“合法化”流转。

后果:该平台被警方端掉,技术开发人员、平台运营者、提供支付通道和账户的人员全部落网。

 

大学生该如何保护自己,远离洗钱犯罪

树立法律底线:知法懂法,明白参与洗钱犯罪的严重法律后果

保护个人信息:身份证、银行卡、电话卡、支付账号是“第二张身份证”,绝不租借售。

拒绝天上馅饼:对“高薪兼职”、“轻松赚钱”保持百分百警惕。

确认官方渠道:支付需认准正规渠道:切勿使用来历不明的支付链接或平台。

 


信息来源:
2025-09-19

以上内容仅供投资参考,据此入市风险自负。

Copyright © 2010SHANGHAI ZHESHI FUTURES Co. Ltd., All Rights Reserved

浙石期货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37230号-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39号

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

石化邮箱远程软件

咨询电话:
杭州营业部:0571-56920850
夜班交易:
0571-56920850
0571-56920883